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熬夜写作甚晚,今晨半醒,收一男性友人短信,“三八快乐!”无语,继续闷头睡。无几分钟,短信再响,又一不怕死的来信,“三八姐(节)快乐!”继续无语,不理。来往几回,我统一回信,“三八无罪,过节有理,失“节”事小,睡眠事大”。

其实友人来信多以真祝福,赞美女性话语为主,当然也不乏关系铁的男性朋友借此泄愤。平生每过三八节,总看见一些酸溜溜的男人要跳出来半骂人半戏谑。

国际三八妇女节,乃正当伟大的女性节日,与国语“三八”纯属字面意义巧合,却引发了如此多的趣事,个中纠结一直搞不清楚。困惑与义愤难消,第一次这么富有研究精神地研究了下“三八”这骂人的话究竟是怎么来的。研究结果发现,“三八”作为俗语根本就不是骂女人而生,反是为骂男人而来,尤其是猥琐霸道的男人。心理略有些安慰。

以下纯属总结各种资料:

“三八”多见于台湾一带,与闽语有关。基于此,有一种源头说法是,清朝末年,八国联军侵略中国,腐败的清政府慑于八国联军的压力,被迫与八国联军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,并开放宁波、上海、青岛、厦门、广州等五个港口为通商口岸。从此,外国侵略者肆意在中国土地上横行。那时,厦门、泉州等地也驻有许多外国鬼子,每逢三、八的日子,外国鬼子就成群结队到处横行,有的开着汽车在路上横冲直撞,有的拦劫妇女施以强暴,有的拿中国人作为靶子练习射击,有的借酒疯殴打行人……真是无恶不作。当时的中国人民对此行径非常痛恨,所以一见外国人就说“三八鬼子又来了”,赶快逃避。

后来,“三八鬼子”这句话一直流传下来,在流传过程中,人们为了简便,就缩为“三八”。凡是遇到那些行为不端,语言粗鲁、不遵礼仪的人,人们就说:“这个人真‘三八’。”

还有一种解释则更为早,实乃中原汉话。见刘福根著《汉语詈词研究》,梳理“汉语骂詈小史”,内列“三八”条目,释为:“俗谓素性生硬、作事乖张,曰‘三八’。典出〔元〕元怀《拊掌录》:‘北部有妓女,美色而举止生梗,人谓之生张八。’寇忠愍(准)乞诗于(魏)野,野赠之诗云:‘君为北道生张八,我是西州熟魏三。莫怪尊前无笑语,半生半熟未相谙’。座客大发一噱。”魏野因排行第三,自称“魏三”。“三八”即简自“魏三”、“生张八”。

另外,沈括《梦溪笔谈·艺文三》早载此事,唯“生梗”作“生硬”,“人谓”作“士人谓”,文字稍异,当为《拊掌录》所本。

魏野是宋初知名隐士,一生不曾出仕,《宋史》本传云其诗“有唐人风格,多警策句”。可见,“三八”最初虽简自魏三为名妓张八所做打油诗,实乃魏三这一名士调戏张八这一名妓的典故。张八貌美却举止生硬,反倒是魏三的性格乖张、不羁。

显然,无论何种说法,“三八”最初更多是在调侃放荡粗暴的男人,在后世口传中,逐渐有所误传。否则即使女人是“八”,男人是“三”,那也是男人离“二”更近点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赵何娟

赵何娟

42篇文章 11年前更新

      财新记者。沙漠里寻找森林,时而静静地,时而火辣的。      

文章